查看原文
其他

甘肃麻辣烫火了,这一波“泼天富贵”怎么接

朱昌俊 澎湃新闻评论 2024-04-17
   

       城市在文旅发展上,不能再把资源和精力完全放在景点的打造上,而更应该是注重整体城市体验感的提升。



文  |  朱昌俊


又有城市火了,这次是因为麻辣烫。


最近一段时间,“甘肃麻辣烫”火爆出圈,不少网红博主、吃货“特种兵”不远千里坐高铁去甘肃吃麻辣烫,相关话题也登上各大平台热榜。


面对这“泼天富贵”,甘肃天水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响应。比如,在天水机场组织专车接送游客;开通两条“天水麻辣烫”公交专线;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街免费向游客赠送景区门票;举办麻辣烫“吃货节”……


天水,这座西北小城,能否成为又一个淄博、“尔滨”?


一碗麻辣烫,打开天水的想象空间


尽管很多人将天水和哈尔滨联系在一起,但无论从旅游基础,还是从知名度、爆火路径看,天水都更像是第二个淄博。毕竟,哈尔滨作为老牌省会城市,爆红之前的文旅资源、名气、接待能力等都有一定基础。


相对来说,淄博和天水此前在全国文旅市场上的存在感明显低得多,之后仅仅因为烧烤和麻辣烫而爆火,多少让人意外。也因此,其热度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。


事实上,因为一份据说是“风味独具,自成一派”的麻辣烫而火,这对当地来说恐怕也算得上是“意外之喜”。从公开信息看,当地之前对文旅产业的规划,主要是突出对麦积山石窟、伏羲庙等传统景区发展潜力的挖掘,在外地人眼中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麻辣烫,从来就不是当地旅游资源中的C位。


当前的天水,常住人口不到300万,经济总量不足千亿元。不过,在同等级别城市中,天水的文旅禀赋其实很不错。拥有以伏羲文化、大地湾文化、秦早期文化、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“五大文化”,并且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截至2024年3月,共有A级旅游景区42处。


虽然地处大西北,但天水拥有高铁、飞机场,在对外交通上具有一定优势。综合这些现实条件,这次“意外”的出圈,的确可能给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出圈传播中,主打标签是“甘肃麻辣烫”,而非天水,这在客观上,或有助于拉升整个甘肃文旅市场的关注度。事实上,这几年以甘肃为代表的西北游热度明显升温。如去年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甘肃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甚至出现了“堵骆驼”的一幕。


一方面,西北地区距离旅游消费市场相对较远,这是发展旅游产业所面临的一个不利因素;但另一方面,正因为“远”,西北地区在人文风俗、地理地貌等方面所呈现出的“陌生感”,也成为重要的差异化文旅资源,正在激起更多游客的兴趣。


可以说,从长远来看,甘肃的文旅发展潜力,是值得进一步看好的。天水的爆火,有望成为一个不错的开始。


火起来不易,“长红”更考验综合实力


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,也再度引发了另一个话题的讨论——“网红城市”到底能火多久?


严格说,“网红城市”的概念其实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而形成的。西安、重庆、成都等,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网红城市。它们都属于文旅资源、经济基础、区位条件等各项要素结合得比较好的一类城市。同时,它们的“火”也恰巧与整个内陆地区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形成重叠。因此,在短视频传播的催化下,曝光度和热度快速上升,并且持续稳固到现在。


第二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,是以淄博、哈尔滨等为代表的,在短时间内靠某个话题或特产就迅速获得海量关注的城市。这次的天水也同样如此。


相较于第一批网红城市,这些城市有一些新的共同点,即之前的受关注度相对更低,出圈的方式也更令人意外。比如,哈尔滨主打的是冰雪体验,淄博、天水则更缩小到某种食物上。也因此,它们火爆的持久性还需要观察。


当然,还有更多的城市,在过去几年也曾短暂出圈,典型表现就是不少地方的文旅局长都主动出镜开展花式推销。但这里面多数城市除了蹭一波热点和话题,都并未能真正实现“长红”。


不同城市的不同遭遇,其实说明城市要想“红”,除了要有吸引游客的噱头,更要有持续的“用户反馈”来支撑。像哈尔滨、淄博、天水,都突出了对游客的“宠溺”,各项配套服务的响应速度非常快,于是自身努力与游客的体验反馈形成了正向循环,热度自然就迅速拉起来。


另外,淄博、天水单纯因食物而引起关注,还是因为它刚好与当下不少年轻人,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偏好形成了共鸣。比如,烧烤、麻辣烫的单价都较低,又足够有社交属性。同时,这个群体又是互联网传播的主力军,很容易通过不断的分享在网上形成话题,继而带动更多的关注度。


这一特点,其实也折射出一种新的文旅发展逻辑,即相对于“我要让游客看到什么”,“游客能够从我这里发现什么”可能更重要。在配套服务、营商环境等方面,城市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,至于能不能“出圈”,还是得靠游客自己去挖掘。


可以说,“泼天富贵”的到来,可能需要一些偶然的机会,但更多还是必须要回归日常,回到基本面上来。一些城市很努力地自我推销,但游客并不买账,说到底还是因为它与游客的日常体验是脱节的。


一个大的趋势是,旅游市场正在经历去IP化,或者说游客正在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塑造新的IP。比如,这些年不少城市吸引年轻人来Citywalk,大家未必是奔着某个景点而去,而更多是体验、感受一座城市的氛围。那么,城市在文旅发展上,自然也就不能再把资源和精力完全放在景点的打造上,而更应该是注重整体城市体验感的提升。


比如,物价水平、交通水平、营商环境、人文氛围等,都是吸引游客并增进游客好感非常重要的软实力。


发展文旅产业,还需多一些平常心


在文旅经济愈发重要的今天,可能没有哪座城市不想成为网红,能够拒绝“泼天富贵”的诱惑。但愈是如此,打造网红城市,可能愈需要多一些平常心。


应该看到,单靠文旅去拉动经济增长,甚至指望一夜爆火,能让一座城市“逆天改命”,终究是不切实际的。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口、经济大城来说。要知道,文旅经济本来占GDP的比重就没那么高。所以,打造网红城市,也需要量力而行,需要有成本思维。


不过,理性对待网红城市的打造,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。要知道,文旅产业作为服务业,囊括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等多个领域,对于拉动内需、带动就业、增进社会活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
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文旅部部长孙业礼就指出,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、收益面广,涉及各行各业,文旅可以“加”百业,百业也可以“加”文旅,百业只要加上了文旅,既带来了人气又开辟了财源,就会出现人财两旺的好势头。


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去年发布的报告预测,2023年,中国旅游行业有望新增1150万个就业岗位,总就业岗位数量有望达7470万个,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或将占就业岗位总数的10%。


所以,在当下从“投资社会”向“消费社会”转变的过程中,因地制宜做好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消费、服务业态,或许已成为每个城市的基本功。也就是说,“泼天富贵”能不能来有不确定性,但是,一旦来了,就应该要接得住。


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,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属于服务业洼地,更要注重这方面的能力提升。


就以天水为例,作为西北内陆小城,无论从产业基础,还是从地理生态来说,发展“大工业”其实优势不大。那么,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,并提升服务能力,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好生态资源优势,另一方面也无需过多的投资,的确是不错的选择。如果能够以此增进人气和知名度,也能对其他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拉动作用。




编辑|王磊

排版|甘琼芳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